这个菩提心一定要有基础含量,基础含量就是你对自性的认识,那菩提心,发菩提心,就是发掘(发掘,是针对人人的宝藏。自性、自性本具的种种能力),觉悟,觉悟再给他变一下,明白,就发掘一下,明白一下那个菩提心是什么;要发大悲菩提心呢,就是你发掘明白了心是什么,再加上你的大悲,那叫发大悲菩提心;那么佛的那个呢,叫圆满菩提心,你比如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圆满的,具足大悲,不只大悲,慈悲喜舍四无量心,都包含,是圆满的,不只四无量心,就是所有所有的,都有了,而且不是发心问题了,是结果了。你比如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那叫果,发那个心,也就是说你这个心,就不是纯粹的菩提心那个心了,就不是心体的事了,这个是依心体建立佛的那些个所有功德所有愿力,慈悲喜舍,所有所有一切,那是体用同时的了。大悲菩提心呢也是体用同时,但是他含量很低,只有大悲一项,再说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翻译过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那,什么是无上呢,就是没有超越了,那是,与法界正等,与众生烦恼正等,与他的愿力正等,那么他的这种觉悟,正觉,我们说发菩提心那个,从果位来讲叫正觉,那叫无上正等正觉。那要再详细一点,那你们就要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的去看了,因为它含量太多,因为佛的功德太多,你不能说一句想包含,只能说无上正等正觉,太多了,正等,与他的本愿正等,与法界正等,是遍一切众生的,真如相回向的正等,那你只能说正等,正觉,无上。